一、面向对象的3大特性:
封装(把一些功能的实现细节不对外暴露)
封装最好理解了。封装是面向对象的特征之一,是对象和类概念的主要特性。
封装,也就是把客观事物封装成抽象的类,并且类可以把自己的数据和方法只让可信的类或者对象操作,对不可信的进行信息隐藏。
继承(代码的重用)
面向对象编程 (OOP) 语言的一个主要功能就是“继承”。继承是指这样一种能力:它可以使用现有类的所有功能,并在无需重新编写原来的类的情况下对这些功能进行扩展。
通过继承创建的新类称为“子类”或“派生类”。
被继承的类称为“基类”、“父类”或“超类”。
继承的过程,就是从一般到特殊的过程。
要实现继承,可以通过“继承”(Inheritance)和“组合”(Composition)来实现。
在某些 OOP 语言中,一个子类可以继承多个基类。但是一般情况下,一个子类只能有一个基类,要实现多重继承,可以通过多级继承来实现。
继承概念的实现方式主要有2类:实现继承、接口继承。
OO开发范式大致为:划分对象→抽象类→将类组织成为层次化结构(继承和合成) →用类与实例进行设计和实现几个阶段。
单继承和多继承: 其中多继承在 py2 经典类是按深度优先来继承的,新式类是按广度优先来继承的----py3 经典类和新式类都是统一按广度优先来继承的
代码示例: super(继承的类名,self).__init__(变量)
多态(接口重用,一种接口,多种实现)
二、类的成员
类的成员可以分为三大类:字段、方法和属性
一、字段
字段包括:普通字段和静态字段,他们在定义和使用中有所区别,而最本质的区别是内存中保存的位置不同,


class Province:# 静态字段country = '中国'def __init__(self, name):# 普通字段self.name = name# 直接访问普通字段 obj = Province('河北省') print obj.name# 直接访问静态字段 Province.country
二、方法
方法包括:普通方法、静态方法和类方法,三种方法在内存中都归属于类,区别在于调用方式不同。
- 普通方法:由对象调用;至少一个self参数;执行普通方法时,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对象赋值给self;
- 类方法:由类调用; 至少一个cls参数;执行类方法时,自动将调用该方法的类复制给cls;
- 静态方法:由类调用;无默认参数;
细分:
静态方法:通过@staticmethod装饰器即可把其装饰的方法变为一个静态方法,什么是静态方法呢?其实不难理解,普通的方法,可以在实例化后直接调用,并且在方法里可以通过self.调用实例变量或类变量,但静态方法是不可以访问实例变量或类变量的,一个不能访问实例变量和类变量的方法,其实相当于跟类本身已经没什么关系了,它与类唯一的关联就是需要通过类名来调用这个方法
类方法:通过@classmethod装饰器实现,类方法和普通方法的区别是, 类方法只能访问类变量,不能访问实例变量
三、反射


class Foo(object):def __init__(self):self.name = 'abc'def func(self):return 'ok'obj = Foo() #获取成员 ret = getattr(obj, 'func')#获取的是个对象 r = ret() print(r) #检查成员 ret = hasattr(obj,'func')#因为有func方法所以返回True print(ret) #设置成员 print(obj.name) #设置之前为:abc ret = setattr(obj,'name',19) print(obj.name) #设置之后为:19 #删除成员 print(obj.name) #abc delattr(obj,'name') print(obj.name) #报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