wordpres做视频网站/seo助力网站转化率提升
关系模型概念
关系是关系模型(关系数据模型)的数据结构,给出了存储在关系数据库中数据的描述和数据的值。
我们把对数据的描述称为数据的型,也叫关系模式;把数据本身称为数据的值。
作为数据库的组成部分,值是动态的数据,随着应用的变化而变化,而对值的描述是净态的,也就是型是相对不变的内容,是关系型数据库的核心。
(1)元组(Tuple)
元组也称记录,关系表中的每行对应一个元组,组成元组的元素称为分量。数据库中的一个实体或实体之间的一个联系均使用一个元组来表示。
(2)属性(Attrbute)
关系中的每列对应一个域。由于域可以相同,因此为了加以区分,必须给每列一个命名,这个命名就称为属性。N 目关系必有 N 个属性。
(3)候选码(Candidatekey)
若关系中的某一属性或属性组的值能唯一地标识一个元组,则称该属性或属性组为候选码(Candidatekey)。
(4)主码(Primary key)
若一个关系中有多个候选码,则选定其中一个为主码(也可以称为主键,主关键字)。
(5)全码(All-key)
在最简单的情况下,候选码只包含一个属性;在最极端的情况下,关系模式的所有属性是这个关系模式的候选码,称为全码。全码是候选码的特例。
(6)主属性(Prime attribute)和非主属性(Non-primeattribute)
在关系中,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主属性,不包含在任何候选码中的属性称为非主属性。
(7)代理键
代理键是具有DBMS分配的唯一标识符,该标识符已经作为主键添加到表中。
关系数据库中的关系可以有3种类型:
基本关系(通常又称为基本表或基表)、查询表和视图表。
基本表是实际存在的表,它是实际存储数据的逻辑表示;
查询表是查询结果表或查询中生成的临时表;
视图表是由基本表或其他视图表导出的表,是虚表,不对应实际存储的数据。
关系性质:
(1)关系中的元组存储了某个实体或实体某个部分的数据。
(2)关系中元组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
(3)同一属性的数据具有同质性。
(4)同一关系的字段名具有不可重复性。
(5)关系具有元组无冗余性。
(6)关系中列的位置具有顺序无关性。
(7)关系中每个分量必须取原子值。
关系模式
关系模式(Relation Schema)是对关系(Relation)的描述。它可以形式化地表示为R(U,D,dom,F),是一个五元组。
其中R是关系名,U是组成该关系的属性名集合,D是属性组U中属性来自的域,dom为属性向域的映象集合,F为属性间的数据依赖关系集合。
D 和dom作为属性的域和属性向域的映像往往根据应用场合进行符合使用习惯的定义,而F 描述的是属性间的依赖关系,是描述关系的重要内容,所以往往关系模式会被表述成R(U,F)三元组的形式。
作为简写,关系模式通常写成R(U)。
学生(学号,姓名,性别,出生日期,系,籍贯,民族)
关系是关系模式在某一时刻的状态或内容。
关系模式是静态的、稳定的,而关系是动态的、随时间不断变化的。
关系操作包括数据查询、数据维护和数据控制三大功能。
(1)数据查询指数据检索、统计、排序、分组以及用户对信息的需求等功能。
(2)数据维护指数据增加、删除、修改等数据自身更新的功能。
(3)数据控制是为了保证数据的安全性和完整性而采用的数据存取控制及并发控制等功能。
关系操作语言可以分为 3 类。
(1)关系代数语言,是用对关系的运算来表达查询要求的语言。ISBL是关系代数语言的代表,是由 IBM 研制的。
(2)关系演算语言,是用查询得到的元组应满足的谓词条件来表达查询要求的语言。可以分为元组关系演算语言和域关系演算语言两种。
(3)具有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双重特点的语言(SQL语言)。是介于关系代数和关系演算之间的语言,它包括数据定义、数据操作和数据控制 3 种功能,具有语言简洁、易学易用的特点,是关系数据库的标准语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