贸易网站怎么做/处理事件seo软件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吧



从第四关到现在,你又掌握了两种新的数据类型:列表和字典,以及while循环和for循环。同时,在上一关的实操课中,你甚至用Python写出了第一个小游戏!
目前为止,虽然问题各异,但大部分人的Python学习问题都可以总结成这两类:
知识讲解是为了让你掌握基本功、项目实操是为了增加实战经验,那么,设置三节思维课的目的,是为了让你增加内功,提升Python学习效率和应用水平。
学习方法:【案例笔记法】。它包括了两种类型的笔记:【用法查询笔记】和【深度理解笔记】。
【用法查询笔记】就是记录知识点的基础用法,它是你的学习记录,能供你快速查阅,加深对知识的印象。
要记住的是:不管你用什么格式记笔记,目的只有一个,就是 “方便自己查询使用”。
自己在初学编程的时候,非常重视在案例中理解、消化知识。因此,我的笔记会以案例居多。
比如先来看一个最简单的 “算数运算符” 相关笔记:
大家可以发现,这张笔记是用小例子来说明不同算数运算符的用法,并且用注释说明了(1)代码含义(2)实际运行结果。
其中代码含义往往用【#注释……】写在代码后面,实际运行效果往往用【# 》》注释……】写在代码下方。
我们再来看看与“列表”相关的笔记,这里,我记了一些对列表的常见操作。
案例,写出“代码含义”和“实际运行结果”的注释,这样才能加深对知识的第一印象,需要的时候才想得起笔记在哪。
最后,再来看看以 “字典” 知识为例的笔记,当然啦,要记什么内容取决于你对具体知识点的熟悉度。
(关键)
有些知识光有印象还不够,还需要你知道这些知识该如何使用。所以我们需要【深度理解笔记】来总结、理解知识的使用场景。
【深度理解笔记】重在“理解”,所以笔记内容主要是记录对知识的理解。比如你可以看下我对于使用“循环”知识的理解笔记:
可以看到,如果说【用法查询笔记】解决的是“知识点是什么”的问题,那么【深度理解笔记】更侧重解决“为什么要用”以及“怎么用这个知识点”的问题。
如果你学Python学到“走火入魔”的话,你会发现【深度理解笔记】和【用法查询笔记】本质上就是一个“字典嵌套列表”,其中【深度理解笔记】是键,【用法查询笔记】是值。
基于这个结构,我们的知识框架就搭建起来了。因为我们有【深度理解笔记】,所以在解决一个编程问题的时候,我们可以轻易想到需要用到哪块知识,接着就可以去【用法查询笔记】里寻找相关的知识细节和具体案例,形成解题的思路。
同样地,在解题的过程中,我们可能会专门搜索并自学一些额外知识,比如random模块(里面有许多随机函数)的使用方法,也可以一并记录在笔记里。
这样子,随着我们的知识库存越来越多,知识结构越来越完整,我们使用知识也会得心应手。
其中一个很重要的原因是还没有形成解题的思路,殊不知,解题技巧也是需要练习的。虽说解题思路是因人而异,但从中提炼共性的话,我会将解题步骤分为以下几步:
题目::用Python打印出九九乘法表。
分析问题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所以拿到题目的时候我们首先要思考“这是一个怎样的问题”。
题目要求是“打印九九乘法表”,为了让问题变得清晰,我们得先知道“九九乘法表”长什么样,即我们最终想要呈现在终端结果是什么样。
我们再来观察九九乘法表,我们会发现一个规律:每一行的等式里,第一位数会递增,第二位数则会保持不变,并且在第几行就会有多少个等式。
也就是说,每一行其实都可以是一个小循环,那我们就可以以此为切入点,先把每一行的小循环写出来,再进一步寻找规律。
记住从简单的切入点入手,解决一部分问题,往往会让问题变得更简单,更容易被解决。
原来print()函数里有个参数'end'是用来控制换行行数和结尾字符,比如说,你可以运行下列代码,感受一下,留意'end='后面的内容:
i = 1while i <= 9:
j = 1while j <= i:print('%d X %d = %d' % (j,i,i*j),end = ' ')
j += 1print('')
i += 1
总结:
1
网上新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