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建设工程监理管理学会网站百度关键词数据
1、存储系统环境的组成
1)主机
· CPU:算数逻辑单元ALU、控制单元CU、寄存器register、L1 Cache
· 存储设备:RAM、ROM()
· 输入输出设备
2)连接
(1)连接部件
· 物理:连接主机和外存的硬件:串行、并行
· 逻辑:主机和外存之间的通信协议:PCI(网卡)、IDE/ATA(磁盘)、SCSI
3)存储设备
(1)外存
磁性介质:硬盘、软盘、磁带
光学介质:CD-ROM、DVD-ROM
(2)磁带局限性
· 检索数据按顺序
· 不能同时被多个应用程序访问
· 易老化、磨损
· 开销大(检索、管理)
解决方案:低成本,需要长期存放但不经常访问的数据
(3)光盘存储:一次写多次读:WORM。
解决方案:低成本,长期存放的固定数据。
光盘阵列:自动唱片点唱机
(4)磁盘驱动器:快速随机数据访问(检索快)、容量大
2、磁盘驱动部件
1)盘片
2)主轴:7200rpm、10000r/min、15000r/min
3)读写头:每个盘片有两个读写头----磁头飞行高度、着陆区
4)驱动臂装置
5)控制器
3、磁盘的结构
1)磁道:以主轴为圆心的一组同心圆
2)扇区:可被单独寻址的最小单位,通常512B
3)柱面:相同半径处组成的存储区域
PS:扇区中的元数据:一些信息:扇区号、磁头号或盘面号、磁道号(格式化后更小,厂商标明的为未格式化的容量)
4、分区位记录:Zone bit recording
1)旧:内外磁道扇区个数相同(外磁道数据密度低)
2)提高利用率:越靠外的扇区多
5、逻辑块寻址:LBA
1)旧:CHS编号(Cylinder柱面、Head磁头、Sector扇区)
2)线性地址访问,简化寻址
6、磁盘驱动器的性能
1)磁盘服务时间:disk service time
(1)寻道时间:减少方法:把数据只写在某些邻居柱面上
(2)旋转延迟:读写数据时所用时间
(3)数据传输速率:内部传输速率(缓冲区到磁头)、外部传输速率(接口速率)
7、磁盘性能基本准则
利用率越低,响应越快
8、主机的逻辑部件
1)操作系统
2)设备驱动
3)卷管理器
(1)旧:整个硬盘都分配给文件体统,不易扩展容量
(2)磁盘分区 Disk Partitioning:分成多个逻辑卷(Logical Volume,LV)
(3)串联:多个变成一个逻辑盘
(4)逻辑卷管理器LVM:容量动态扩展、高效存储、优化管理
(5)物理卷-->卷组-->逻辑卷
4)文件系统
(1)定义:大量文件的分层组织结构(优化访问),使用目录把数据组织成分层结构
(2)目录:保存指向文件的指针位置
(3)常见文件系统:FAT32、NTFS、UFS、EXT2/3
(4)元数据Metadata:文件、目录相关的记录
(5)文件系统块:最小的物理磁盘空间分配单元
(6)记录日志:恢复时,使得文件系统检查变快(只关心活动的和最近经常访问的)
5)应用
(1)传统:前端(界面)、中间层(应用本身)、后端(数据库)
(2)数据访问
· 块级别:磁盘访问:通过逻辑地址块存储和查询
· 文件级别
PS:对象级别访问:智能数据访问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nppstudy/7258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