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设b2c商城网站/app推广多少钱一单
最开始我学习了如何配置JDK、下载eclipse,如何简单编写一小段代码,发现java代码和C语言还是有很多相似的地方,但也有不同的地方。以后我还会碰到各种各样的困难,现在最好夯实基础,避免犯不必要的小错误。我会一直加油努力的去学习的。
①总结三次作业之间的知识迭代关系
1. 第一次作业的计算税率、判断坐标所在位置、电话键盘字母数字转换、判断三角形类型和统计最大数出现次数是java的基础训练,简单的了解了java的输入输出,不是C语言的scanf输入语句,而是
System.out.println(x+"is an invalid input")
java也使用if...else...,while,for等等条件语句。
2.第二次作业
这次作业的求一元二次方程、判断闰年及星期几、求下N天和求前N天,主要训练我们java的创建对象、构造函数(构造方法),过程较第一次作业难了一点,但我也是很好的去完成了。
3.第三次作业
用类解一元二次方程式、日期类设计、日期问题面向对象设计(集合一)以及聚合二,主要训练我们java的类设计,也是前两次知识基础的一次考察。根据UML类图,理清Year类,Month类,Day类,DateUtil类的关系。
加深了我对JAVA更深的认知。
②如何通过作业逐步从面向过程过渡到面向对象,进一步的了解了JAVA。
我们前面学习的C语言就是典型的面向过程编程语言,我的第一次作业很明显的用面向过程的思想实现题目的要求,第二次作业虽然用了构造方法,但也没有体会到面向对象的思路,第三次作业的类设计就比较突出了面向对象的特点,尤其是后面两道聚合题,就像是第二题的拼接改良版,这也意味着代码的复用性增强了。
③作业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第一次作业比较基础,主要是注意java的格式;随着作业难度的逐渐增加,第二次作业开始,我便百度查找一些java基础知识以及方法的使用资料,和c语言相似,模仿资料构造方法,根据测试点修改代码,很快就学会如何解决问题了;第三次作业花费了较长时间在后两题,百度查找许多资料,也问了同学自己代码的错误,不断的修改和改进。才解答了问题
④每次作业花费的时间比例
课程越多,能感觉到对java更加深入的探究,作业难度也逐渐增加,在作业上占的时间也越来越多,每次作业花费的作业比例是2:3:5。
⑤对编程过程的严谨性的认识及教训
计算税率这道题难度不大,但是自己的小马虎,把一个边界值打错了,导致了不必要的错误;判断闰年及星期几这题我觉得在eclipse写完代码的没什么问题的时候,却在PTA作业提交后发现自己没有考虑到平年2月29日的错误情况,只考虑了月份日期范围[1,31],没有很全面,自己还是考虑的不严谨。
二、设计心得
①面向过程与面向对象的比较
面向过程就是分析出解决问题所需要的步骤,然后用函数把这些步骤一步一步实现,然后在主函数中通过调用不同的函数完成不同的功能,最后得到你想要的输出。而面向对象是以类作为功能的组织基础,以功能来划分问题,而不是步骤。面向对象就显得比面向过程灵活得多,复用性也强。
②编程思维的理解
我在前两次作业过程中,并没有对面向对象有什么很深的理解,当着手接触第三次作业时才有些初步了解。而后老师讲了面向对象的三大要素:封装,继承,多态中的封装和继承,在练习中也或多或少理解了面向对象的架构。面向对象就是以对象为中心,通过类和对象,分解和模块化不同组件,设定不同的功能,把一个问题分解成多个小的独立、互相作用的组件。
三、测试的理解与实践
测试对于编码质量的重要性。
测试阶段的根本目的是尽可能多地发现程序中的错误, 最终提高代码的质量。但是提高代码的质量不能依赖于测试, 代码的高质量是分析和设计出来的,而不是靠测试修补出来的。我们要去更好的完善代码,而不是单纯的去认为反正有测试而不去认真完成代码,测试只是一个手段,并不是松懈的理由,不管是编译还是测试,我们都应该认真对待。
四、课程收获和教训
面向对象的确比面向过程可维护性好,可复用性强,适应了面对过程的思维要让自己快速的去思考问题,让自己更好的去分析问题,这个课程让我们知道了什么叫做用脑子去思考问题,并不是单纯的模仿,记忆做题。
五丶课程建议 我认为这门课老师可以讲一讲例题,教一下学生如何去思考一个问题,各个问题的切入点等等。而并不是单纯的去讲知识点,知识点的运用才是更重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