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友系统网站建设/宁波网站建设与维护
在国家级优秀核心期刊《物理教学》上发表
一道典型三体问题的四种别致解法
温应春
(甘肃省天水市第十中学 741029)
这是一道有关动量的典型的三体问题,拟通过以下四种不同的解法,开辟解决这类问题的新蹊径。
问题:A、B两小车质量相同,都是=2kg,并排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质量为=1kg的小物体C以速度=10m/s从左边滑上A车,恰好滑到B车的右端,并与B车一起以=3m/s的速度匀速运动。已知小物体C在两车上滑行时受到的摩擦阻力相同。求,
⑴小物体C离开小车A后,A的速度 。
⑵小物体B刚滑到右端时,A、B两车间的距离 与车长 之比。
解析:⑴小物体C离开A后,A以速度一直匀速运动下去。C与B最终具有相等的速度,对整个过程运用动量守恒定律:
, ⑴
解得 =0.5m/s
⑵解法1:动能定理法
设小物体C离开A时速度为,A和B的速度相等均为,据动量守恒定律,
, ⑵
解得 =8m/s
小物体C离开A时,B的速度也为,此后C继续在B上减速,直到达到共同速度为止,以C和B为研究对象,由动能定理得,
, ⑶
以A为参照物,B相对于A做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5m/s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动能定理得: , ⑷
⑷/⑶得, = ,
点评:动能定理法是这类问题的传统解法,是老路。
解法2:平均速度法
对物体A: ,
物体B: ,
物体C: ,
联系以上三式即得, = 。
点评:相比之下平均速度法显得更加简单明了。
解法3:相对运动法
以A为参照物,B相对于A做初速度为=0,末速度为=2.5m/s,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根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得,
,
又以B为参照物,C相对于B做初速度为=7.5m/s,末速度为=0,加速度为的匀加速直线运动,再据匀变速运动的规律得,
,
联系以上二式解得, = 。
点评:这种解法独到,但也却有难度。
解法4:速度图像法:
如图2,和分别用颜色深浅不同的面积表示出来,这两个三角形是等高三角形,所以,三角形的面积比就是底边长度的比,可得: 。
点评:速度图像法是最好的方法,简单明快!
总之,第一种解法虽是常规解法,却也穿插了相对动能的知识,后三种解法别开生面、简单明快,大大拓展了解题思路,深化活化了基础知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