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攝影/繪畫【黃頌】本名黃國勢,對光線、色彩、線條有著獨特的直覺,其作品呈現出無限生命張力。 |
| |
| 李商隱在一生創作中,不斷地產生綺麗、神妙的情詩。他那神秘、無奈、又充滿魅惑的詩句,不知顫動了多少年輕的心。有人說,李商隱的情詩都「有寄託」;也有人說,李商隱的詩五分之一與令狐有關,即使描寫男女之愛也是隱射令狐。姑且不論這些紛紜的眾說,李商隱都是中國古典詩歌史上最擅於描寫愛情的詩人。
無題
來是空言去絕蹤,月斜樓上五更鐘。 夢為遠別啼難喚,書被催成墨未濃。 蠟照半籠金翡翠,麝熏微度繡芙蓉。 劉郎已恨蓬山遠,更隔蓬山一萬重。
| |
| | |
| (1) 蠟照:蠟燭的光。 (2) 半籠:半罩。因帷帳低垂,燭光只照得到一半。 (3) 金翡翠:用金線在簾帷上繡的翡翠、鴛鴦等成雙成對的鳥兒圖案。 (4) 麝熏:麝音ㄕㄜˋ,古代富家常以沉香、麝香等高級香料熏蒸被褥衣物。 (5) 微度:微微透過。 (6) 繡芙蓉:繡著芙蓉花的被褥。 (7) 劉郎:指東漢時的劉晨。據說他曾和同鄉阮肇到天臺山採藥,碰到兩名女子,邀他們到家裡住了半年,等他們重回故里時,發現子孫都已過了七代。後來他們想再訪仙境,卻怎麼也找不著了。 (8) 蓬山:蓬萊山。泛指想像中的仙境。在本詩中指女子所居之處。
| |
| | |
| 她說了要來相會,其實是句空話。自從她走了以後,就再也見不到她的蹤影。我兀自站在樓上等待、等待,直到殘月西斜,五更鐘響。 朦朧睡去,在夢中也因為和她分別太遠,傷心得由夢中哭醒。起來後,馬上提筆寫信給她。心情急切,連墨也顧不得磨濃了。 夜闌時的燭光,照亮半邊繡有金翡翠鳥的簾帷。蘭麝芳香,細細地透過繡著芙蓉花的被褥。這一切全讓我想起她來,情難自已。 我像古代的劉郎;本來已在怨恨蓬山仙境的遙遠,現在那堪更隔著千萬重的蓬山呢?
| |
| | |
| 詞、曲賞析-《重樓飛雪─唐宋明清詞賞析》【一叢花令 張先】 |
本書採擷眾長,薈為一編,共選唐宋明清詞五七闋,略加注解及訂律,並附賞析。所選範圍較坊間《春夢秋雲》、《曉風殘月》一類書籍寬廣些;每一詞牌,於例以一闋為原則,亦兼寓詞譜之意。雖限於篇幅和時間,不能盡善,但相信所選的都是精金美玉、足供咀嚼之作。
一叢花令 【張先】
傷高懷遠幾時窮?無物似情濃! 離愁正引千絲亂,更東陌飛絮濛濛。 嘶騎漸遠,征塵不斷,何處認郎蹤? 鴛池沼水溶溶。南陌小橈通。 梯橫畫閣黃昏後,又還是斜月簾櫳。 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
| |
| | |
| (1) 一叢花令:又名一叢花,七八字。也收入《六一詞》中。 (2) 征塵:遠行征人騎馬走時,馬蹄揚起的灰塵。 (3) 小橈:即小船。楫,稱為橈,此處借稱為船。
| |
| | |
| 《綠窗新話》引《古今詞話》說這闋詞是為一個女尼姑做的,老尼姓嚴,與女尼同住在一座池島上的小閣樓裡;夜半女尼偷偷放下梯子來,讓張先溜進閣中與她幽會。張先離別後,惓惓難忘,便填了這一闋詞。——事之有無,可以和作品無關,但總不能不曉得有這麼一回事,詞意很可能係構築在這一個基礎上來進行的,但所寫早已脫離個人偷情的經驗,而普遍到一切有情眾生了。 傷高懷遠不知何時才止,正因有「情」之故;若情根不在,一切悲喜,自無從發生,所以又說:「無物似情濃」!因為有情,而且情濃,這才有離愁。而這份愁緒也是濃得化不開,像一團亂絲,無法排解;本身之情愁已然如此,偏偏楊花飛絮,又更撩亂了我的愁緒。上句絲與思雙關,是一團,下句情物交會,是一片。換言之,盈天地間濛濛皆愁,也都被情所籠罩。 底下轉入自我情感的敘述,仍扣離愁而來。說明何以會有離愁,是因情郎遠去,一股幽情無法寄託的緣故。過片緊接著再寫與情郎幽會的情景,及自己現在的處境。鴛池畫閣,一切景物依舊,但斜月照入簾櫳時,卻不見情郎再來。一切舊時歡會、今宵苦寂,全藉「又還是」三字逼出,連續四句寫景,不必再加一字點破,或指明事件與情感,其經過和內在情感的波折,已經宛然如見,這就是「含蓄」!
因為景物猶是,情郎不來(或不能來),所以這位癡於情的女子才會「沈恨細思,不如桃杏,猶解嫁東風」!賈島詩:「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情感之不能完足,往往是人間一切悲恨的來源,在悲恨中的人們,心靈全被情所充塞佔有,因此他很可能決絕一切外在客觀的條件與背景,縱身投向另一個客體,主張自己主觀生命的成長,例如唐人小說〈離魂記〉或湯顯祖〈牡丹亭〉之類,本詞後三句,也表現了相同的意識,我們稱之為「癡」。癡於情者,可能「早知潮有信,嫁與弄潮兒」,也可能「不如牛與羊,猶得日暮歸」,其事雖或不同,其欲補足自我生命的缺憾則是一致的。這種癡,沒有道理可說,理智對它也毫無作用,所以桃杏明明是因風飄零,她偏要說是嫁東風而飛去。一切事象,在有情之眼的照覽下,莫不變形了,變得癡絕可愛,此所謂「無理而妙」(賀黃公皺水軒詞荃的術語),可以因無端之事,作有關之想,顯出一份「頑癡」的美。
後人變化張先這層意思的詞例很多,姑舉一正一反兩個最精采的作品,以供參考:吳夢窗:「玉奴最晚嫁東風,來結梨花幽夢」、賀鑄:「當年不肯嫁東風,無端卻被秋風誤」!
| |
| | |
| 五言絕句賞析-《冰心玉壺─絕句賞析》【玉階怨 李白】 |
小巧玲瓏、晶瑩亮麗的絕句是中國詩歌的一項偉大成就。短短四行的五言或七言小詩,完全符合詩歌所要求的經濟原則。一個空間景象的切片、一次剎那間的突然感悟,都可以作為表現的題旨。凝聚、濃縮是絕句創作的必經途徑,但最終完成的卻必須是一個完整的經驗或意義。僅只四行便是一個完整獨立的生命。
玉階怨 【李白】
玉階生白露 夜久侵羅襪 卻下水精簾 玲瓏望秋月
| |
| | |
| (1) 羅襪:羅屬綺,即布帛之細者,綺羅二字連用,以指高貴華麗之絲織品,羅襪即指此種絲製之襪。 (2) 水精簾:水精即水晶,石英中最純粹者稱之。水晶所製之簾即是水精簾,顧況〈宮詞〉中的「水精簾捲近秋河」、元稹〈雜思詩〉中的「水精簾下看梳頭」皆指此。 (3) 玲瓏:或形容玉所發之聲,或指狀態的明亮,這裏是指月光皎潔明亮。
| |
| | |
| 一個腰間佩寶劍的俠客,如果他寫詩,很可能寫出像「呼兒將出換美酒,與爾同銷萬古愁」(李白〈將進酒〉)、「倚劍登高臺,悠悠送春目」(前人〈古風〉)一樣的雄渾高曠,然則這並不一定是他的全部,因為俠骨往往具有柔情,當他表現在對異性的關注上,很可能細膩婉約,唐代甚至於整個中國整個世界的大詩人劍俠李白即是如此,好一首〈長相思〉,令我們讀之摧心肝;好一首「但見淚痕濕,不知心恨誰?」(〈怨情〉)!好一首〈玉階怨〉!
〈玉階怨〉晶瑩亮麗,備受喜愛,但李白是有所本的,其所本正是他一生最喜愛最崇敬的南齊詩人謝朓(字玄暉)。謝朓曾寫了一首〈玉階怨〉,詩是這樣寫的:
夕殿下珠簾,流螢飛復息; 長夜縫羅衣,思君此何極!
表現一個女人無極的思君之情,李白用其題,而且保留了某些意象,卻使得他所崇拜者為之黯然失色。
最明顯的一點是李白的怨深不在言內,他讓客觀的現象自然呈現,而謝朓直寫其「思君」。同時李白巧妙地點出詩題的「玉階」,而謝朓的「玉階」卻無所歸屬。這是後出轉精最明顯的例證,但也唯有如李白者這樣優秀的詩家才能得到如此壓倒性的勝利。(我無意貶低謝玄暉,究竟他的傑出表現是不容置疑的,這裏是比較之言。)
李白此詩的最大特點是不用一個情緒字眼就把怨情宣洩出來,而且意象晶瑩,意義繁複、結構無懈可擊。詩人彷彿是一架放影機,把他所錄的事態,經過巧妙地剪接以後放映出來,讓觀者去直接參與,感染其中的氣氛。
玉階、白露、羅襪、水晶簾、玲瓏、秋月,一連串透明的意象以及生、侵、下、望四個動詞字眼,是構成此詩的血肉,重要的是這些意象之間的關係,它們皆被統攝在一個格局當中,嚴密而且有機的結合著。以下我試圖用散文語句來覆述李白的詩意:
「玉砌成的階上逐漸出現了潔白的露珠,時間的細流緩緩流過,夜深了,寒意穿透她的絲襪,終於她無言地回到屋內,放下水晶簾,仰首望著秋的夜空那一輪皎潔的月亮……」
玉階、羅襪、水晶簾暗示了她的富貴與年華,夜久暗示她在漫漫長夜中的寂寞,寒意暗示她的心境,仰望秋月暗示她的期待與遙念,一切都在暗示中,呈現在我們眼前祇是這般淒清冷寂的情景,這就是李白的〈玉階怨〉,中國古代某一類女性的〈玉階怨〉。
附記:李白的喜愛謝朓有詩為證:「蓬萊文章建安骨,中間小謝(即謝玄暉)又清發」(宣州謝朓樓餞別校書叔雲)、「解道澄江靜如練,令人長憶謝宣城」(金陵城西樓月下吟)。清人王士禎就說李白「白紵青衫魂魄在,一生低首謝宣城」(〈論詩絕句〉),亦可為旁證。
|
转载于:https://www.cnblogs.com/sunwell/archive/2004/07/11/2325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