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设计点评,企业网站seo案例分析,网站建设制作视频教程,dedecms做网站有多快第一章
1.1 什么是因特网
端系统通过 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和 **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连接到一起。链路的 传输速率(transmission rate) 以 比特/秒(bit/s) 度量。协议(protocol)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第一章
1.1 什么是因特网
- 端系统通过 通信链路(communication link) 和 **分组交换机(packet switch)**连接到一起。
- 链路的 传输速率(transmission rate) 以 比特/秒(bit/s) 度量。
- 协议(protocol) 定义了在两个或多个通信实体之间交换的报文的格式和顺序,以及报文发送/或接收一条报文或其他事件所采取的动作。
1.2 网络边缘
- 家庭接入:DSL 、电缆 、 FTTH 、 拨号和卫星
- 数字用户线(Digital Subscriber Line)
- 电缆因特网接入(cable Internet access)
- 光纤到户(Fiber To The Home)
- 企业(和家庭)接入:以太网和WiFi
- 广域无线接入:3G 和 LTE
1.3 网络核心
- 分组交换
- 存储转发存储(store- and- forward transmission)
- 在交换机能够开始向输出链路传输该分组的第一个比特之前,必须接收到整个分组。
- 通过由 N 条速率均为 R 的链路组成的路径(所以,在源和目的地之间有 N-1 台路由器),从源到目的地发送一个分组。端到端时延是: NL/R
- 排队时延和分组丢失
- 每台分组交换机有多条链路与之相连。对于每条相连的连路,该分组交换机具有一个输出缓存(output buffer,也称为输出队列(output queue)),它用于存储路由器准备发往那条链路的分组。
- 电路交换
- 电路交换网络中的复用
- 频分复用(Frequency- Division Multiplexing,FDM)
- 时分复用(Time- Division Multiplexing,TDM)
- 网络的网络
1.4 分组交换网中的时延、丢包和吞吐量
- 节点处理时延(nodal processing delay)
- 排队时延(queuing delay)
- 传输时延(transmission delay)
- 传播时延(propagation delay)
- 流量强度
- a表示分组到达队列的平均速率 (分组/秒 pkt/s)
- 所有分组都是由L比特组成的
- R是传输速率
- 流量强度即为 La/R 设计系统时流量强度不能大于1
- 随着流量强度接近于1,平均排队时延迅速增加。
- 平均吞吐量
1.5 协议层次及其服务模型
- 各层的所有协议被称为协议栈(protocol stack)
- 自顶向下方法(top-down approach)
- 7层 ISO OSI参考模型
- 应用层 表示层 会话层 运输层 网络层 链路层 物理层
- 表示层
- 会话层
- 提供了数据交换的定界和同步功能,包括了建立检查点和恢复方案的方法。
- 5层因特网协议栈
- 应用层
- 运输层
- 网络层
- 网络层分组称为数据报(datagram)
- 通常把网络层简单地称为IP层
- 链路层
- 物理层
- 封装(encapsulation)
- 在每一层,一个分组具有两种类型的字段:首部字段 和 有效载荷字段(payload field),有效载荷字段通常是来自上一层的分组。
1.6 面对攻击的网络
- 病毒(virus)
- 一种需要某种形式的用户交互来感染用户设备的恶意软件。
- 蠕虫(worm)
- 拒绝服务攻击(Denial-of-Service)
- 分组嗅探器(packet sniffer)
- 在无线传输设备的附近放置一台被动的接收机,该接收机就能得到传输的每个分组的副本!
- 记录每个流经的分组副本的被动接收机被称为分组嗅探器。
- IP哄骗(IP spoofing)
- 将具由虚假源地址的分组注入因特网的能力被称为IP哄骗。
- 在相互信任的用户之间的通信是一种例外而不是规则。
1.7 计算机网络和因特网的历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