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的做网站公司天津seo技术教程
计算机工作模式的变迁【详细解析从工作组到域】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计算机早已经走进了千家万户。可是谁又知道,其诞生的初衷是为了满足科研、军事及大型工业的需求。并且当时的机器昂贵,笨重又难以操作注定无法走进普通家庭中。直到近代,科技不断的进步,计算机变得更加的小巧、便宜。操作方面也更加的人性化。使得其成为人们工作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通过这些描述,大家知道一开始计算机只是少数特殊领域中才存在,功能、应用都比较单一,并且每一台机器都是以独立的形式存在。可是随着电脑的普及,人们的需求发生了变化,希望能够把自己的资料、办公文档和他人分享,希望能够和其他机器上的用户进行交互。为了使这些计算机能够相互访问连接,我们把这些机器划分到一个逻辑的组内,为了使这个逻辑的组中不同品牌不同规格的机器能够产生交互,又制定了一系列的标准来规范这个逻辑的组,从而产生了我们现大部分计算机的工作模式—-工作组。
工作组中的计算机均是以平等合作的关系存在,在工作组中计算机的的管理和操作方式都没有改变,还是基于自身,只是这些计算机的角色发生了转换。
可是随着计算机普及程度越来越快,计算机数量越来越多。单一的工作组已经不能满足人们的需求。且机器数量的增加使得管理维护的成本会越来越高,效率明显下降。这个时候人们需要一个新的架构来管理数量庞大的计算机,保证机器间的交互,于是提出了域的概念。一个大型计算机的集合,在这个集合里计算机之间不在是平等的关系,而是以层次的结构而存在。域中由一台或多台重要角色的计算机对集合中其他机器安全、行为进行统一管理。我们把这些重要角色的计算机称为域控制器,把其他计算机称之为域成员或者域客户端。那么工作组和域有什么不同?或者说域比起工作组到底有什么优势?
我们接下来从计算机的几个功能和应用来分析两者的区别:
首先谈谈帐号的安全,在工作组中计算机的帐号安全还是基于本机的SAM(安全帐号管理器),每台机器内的用户名及对应的密码均存储在本机的SAM文件夹内,也就是说你想登录此机必须有此机器上的用户帐号及密码。
而在域中,帐号都存储在活动目录里(这里就不讲活动目录了,大家可以理解成帐号统一存储在一台服务器中)。所有的计算机都共享这个目录,你可以在域中任何一台机器上登录,登录的时候会直接与活动目录中账户信息对比验证。这样就避免了不在自己计算机旁,其他机器又不知帐号而无法登录的情况。
其次是操作的简便性,一般情况下,用户都会不小心或在不知道的情况下,安装运行或者删除某些文件,从而导致系统崩溃。为了确保这些操作的发生,管理员可以在机器上通过组策略来限制用户的某些有害行为。可是我们知道工作组中的计算机都是独立存在的其组策略需要在每一台机器上进行设置。当机器数量过多时,会给管理者带来不便。而在域中,用户、计算机都是集中管理的,我们只要在域控上进行策略配置就可以实现每台机器的更改。
最后是资源管理,我们建立工作组的目的就是为了方便计算机间资源信息的共享。在组模式中,一旦有资源发布或变更,我们可能要在每一台机器上做出相应的变动,工作繁琐。但是在域中由于是集中式的管理,我们只需几步就能实现域内机器的全面更新,使的事情变得简单效率更高。
说了这么多,其实域就是工作组的升级版本。它是采用了集中式管理的工作组模式,把原来在工作组中分散的机器、账户、资源都集中起来统一管理,从而提高域内安全及效率。
转载于:https://blog.51cto.com/whlaobin/8064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