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一张图火遍了互联网。

图片来自网络全国有七百万外卖员,硕士占1%,算下来就是七万,全国有七万多硕士选择外卖行业,虽然图片是第三方统计,但也表明硕士选择外卖确实需要勇气,退一步说,像武汉这样的许多城市,外卖员的收入并不比硕士差。难到从小父母培养的孩子,以后好好学习以后读研究生出来就是送外卖吗,送外卖本身没问题,问题是什么让硕士选择了送外卖?

图片来自网络回到2017年上半年,上海市公安局交通警察支队利用算法,得出了"每2.5天就有一名外卖人员伤亡"这一令人震惊的数字,如果外卖司机能在最短的时间内送出更多的单,那么他们就有出路,但是无论怎么努力,他们似乎都被算法所束缚。据资料显示,与过去3年相比,2019年整体外卖订单平均下降了10分钟,10分钟可能很短,但10分钟是外卖员一再接近极限的速度和连续工作数月所积累的经验所形成。网上有一个很受欢迎的观点,即外卖员已经帮助建立了数千亿的商业帝国,但他们并没有分到一杯羹,赤裸裸的,真实的现状。

图片来自网络外卖员如此辛苦,但他们是否又得到了大家的体谅,每次差评都会对外卖员造成多大的影响,以前有外卖员因为商家对差评以身作则,捅了商家一刀,完事后不慌不忙地抽着烟,没有丝毫波动,看到这条新闻不禁让人想到,送外卖的难度不亚于高考!近来,饿了么推出了“多等5分钟”的服务,大概意思是如果顾客选择多等5分钟给售货员,可以让他减少超速、闯红灯的危险,同时也能给顾客一点小小的安慰(平台送)。通告一出,立刻成了众矢之的,甚至有上海消协和白岩松出来说多等5分钟,原本是平台为了缓解外卖压力的做法,却遭到了那么多的质疑,无论结果如何,希望能够真正解决外卖员的危险,建立合适的机制,实现平台与顾客的平衡,平衡算法与外卖员。

图片来自网络若加入外卖员每次为顾客送外卖的服务评估机制,而不是仅仅依靠速度和数量来确定外卖员的绩效工资,则可能会逐渐重视每个点餐者的点餐体验,从而减少可以避免的差评,而外卖员也不必拼死拼活地骑着快车,闯红灯,将食物随意丢在地上。

希望在未来的一段时间内,伤亡人数将大幅下降,读了十多年硕士学位的人也能找到令自己更满意的工作,并且平台和客户将达到某种微妙的平衡。实际上,不只是“喊口号”,与《外卖骑手,被困在系统中》一文所提到的深层原因类似:每个外卖骑手背后都有一套算法,即所谓的“智能配送系统”。

而同样在电梯里,几年前,另一段外卖小哥怕送餐迟遭顾客投诉而急哭在电梯里的视频,相信很多人记忆犹新。

有媒体评论称:外卖员集体参与创造了数十亿的利润,却难从这些价值中分一杯羹。
